「現今社會,崇尚物質……青年人心靈空虛,容易迷失方向。佛教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教理,正是年青人立身處世之明燈。」
1939年,年輕的覺光長老從內地赴港,就讀位於荃灣的弘法精舍佛學院。 然而,因著戰亂,覺光長老被逼停學,弘法精舍佛學院亦只維持了一年左右。幸好弘法精舍在戰後仍然能發揮弘法育才的精神,繼倓虛法師在該舍成立首間僧侶學校——華南學佛院;覺光長老及洗塵長老等大德於60年代亦借用弘法精舍,舉辦香港佛教書院。
1945年香港重光後,覺光長老參與組建香港佛教聯會,同時創辦香海正覺蓮社。自1966年起,覺光長老擔任佛聯會會長近半個世紀,致力於興學育才,以慈善事業深入社會各階層,先後開辦學校、青少年中心、佛教醫院、安老院、護養院及墳場等。
覺光長老除了在弘法及慈善事業的貢獻外,更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便多次向政府申請將佛誕列為法定假期,最終於1999年成功爭取,令佛教在香港社會得到公眾認可。覺光長老分別在1999年、2004年及2012年的佛誕公眾假期期間,組織迎請佛牙、佛指和佛頂骨舍利蒞港供奉,福澤萬民。2007年,長老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金紫荊星章,2013年,覺光長老再獲頒授大紫荊勳章,表彰他長期以來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的功勞。
洗塵長老以弘法育才為己任,致力推動僧侶教育及社會教育,座下弟子不計其數。自1950年起,洗塵長老先後創辦妙法精舍及妙法寺,透過開設佛學講座、設置安養院及內明書院等途徑,弘揚佛法。洗塵長老熱心教育,不但在1964年於內明書院增辦英文中學部,1967年創辦內明幼稚園。1968年得政府批准,妙法寺的內明英文中學,可附設大學預科。1979年於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洗塵佛學研究獎學金」,鼓勵大學生探索佛教義理。
他於1966年成為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會長,便於翌年牽頭創立香港佛教書院,與東蓮覺苑苑長愍生法師商議,由東蓮覺苑借出弘法精舍作為書院校舍,向政府申請,並於1969年成立香港首家佛教大專院校,命名為「能仁書院」,以「溝通中西學術,發揚中國文化,培養社會人才」為辦學宗旨。書院於1970年遷到深水埗醫局街。1971年,書院以夏令營形式於創辦出家生活體驗營,俗稱「短期出家」,以破除人們對和尚的忌諱和對寺廟的誤解。
慈祥法師為鄉村教育付出了畢生心血,貢獻良多。慈祥法師於1931年在新界大埔創建佛教大光園道場,作為弘法和修行靜室。1945年,香港重光,她看見鄉村貧困,無力就學的兒童比比皆是,故決定將大光園的祖堂闢作課室,創辦大光義學,招收失學兒童,為他們提供免費教育,代繳交二元學費予政府。
1956年,慈祥法師向政府申辦中學,將大光園註冊為非牟利合法團體以作支持,此後不斷增建校舍及設備,先於1962年成立佛教大光中學,1975年獲批為完全津貼中學,再於1971年至1997年於葵青區石籬邨開辦大光幼稚園,令貧困失學兒童得到學習機會。 1999年小學因收生不足而停辦,而佛教大光中學於2011年與佛教慈航中學合併為佛教大光慈航中學。
慈祥法師任義務校長達50多年,將畢生精力時間投入於失學兒童的教育工作。1978年慈祥法師獲英女皇頒贈英帝國員佐勳章,以表彰其對教育之貢獻,成為首位獲此榮譽的佛教出家人,誠屬佛教之一項光榮紀錄。
衍空法師於 2000 年向陳麗雲教授提出在香港大學成立佛學研究中心,後來得到李焯芬教授支持而成事。法師負責草擬最初的意向書,並處理籌募經費、編制佛學課程、聘請教職員等工作。佛學研究中心終在兩年後開辦全港首個佛學碩士課程,而衍空法師亦曾出任中心的總監達九年,現為中心的高級院士。
除了傳統的講法,衍空法師更以不同的方法弘法,以呼應時代的需求。例如在2007、2008、2013及2016年以《華嚴經》為題;2016年以《香光念佛》為題,與「進念.二十面體」合作進行多媒體演出,衍空法師和東蓮覺苑苑長僧徹法師擔任創作顧問,務求以創新手法呈現佛經。
另外又於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七十周年(2015年)之際,衍空法師決定以現代手法重新演繹《三寶歌》,創作了多媒體音樂劇《今乃知》,加入了錄像、舞蹈和形體藝術等不同元素,務求更多人接觸佛法。
多年來,衍空法師重視佛學在心靈輔導上的研究和應用,並於2018年在香港大學創立佛法輔導碩士課程,開拓佛法輔導的專業研究和培訓工作。法師亦擔任覺醒心靈成長中心主持、東蓮覺苑董事及慈山寺佛法心靈輔導中心宗教總監 。法師帶領的佛法輔導研究,曾多次獲刊登於國際級的學術期刊。現在全港佛教中學所使用的佛學和禪修教科書,大多數都是法師編寫的,例如《正覺的道路》、《覺醒人生》等。
何鴻毅居士,承繼祖母張蓮覺居士推廣佛學的遺願,從家族及投資業務中退下來後,專注佛學研究和慈善事業。從捐款資助佛學教育到善用科技等多方面出發,何鴻毅居士在出任東蓮覺苑主席及現任榮譽主席期間,不只帶領東蓮覺苑走向國際,更是將佛教在現代推廣的重要人物之一。
何鴻毅居士自1970年代起,便開始對佛教產生濃厚興趣,並令他立志要將佛教推廣至全世界 。由1994年在溫哥華親自籌建加拿大東蓮覺苑,並於2004年成立加拿大東蓮覺苑基金,設立佛學研究計劃和教席,更聯同香港東蓮覺苑,向溫哥華卑詩大學、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多倫多大學和泰國國際佛教大學等大專院校提供捐助。何鴻毅家族基金積極推動佛學研究,透過捐助世界多所著名學府和機構,例如在2008年於史丹佛大學成立「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及於2011年捐助哈佛神學院創立弘法管理課程等,致力培育佛學學者和立志以佛理服務社會的專才。何鴻毅居士亦一直支持「佛門網」發展,自2006年成立至今,該網站已成為全球最大佛教網站之一。
同時,他從佛教藝術的方向出發,務求以另一角度推廣佛教,包括於2009年在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開設英國首個佛教雕塑藝術常設館,以及於2016年在蓋蒂中心舉行的「敦煌石窟寺: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以及2017年在薩克勒美術館舉行的「遇上佛陀:亞洲地區的藝術與實踐」展覽等,帶領公眾觀賞佛教藝術。
李焯芬教授,畢業於於香港大學;1970年獲港大碩士學位;1972年獲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博士學位,主修岩土工程。 他於1998年從何鴻毅居士接棒,擔任東蓮覺苑主席至今。李焯芬教授是一名虔誠佛教徒,致力弘法利生及興學育才,不但促成東蓮覺苑在2017年成為法定古蹟,更將佛學引入至高等學府,令更多年輕人接觸佛學。除了學術成就外,李教授的著作甚豐,當中包括《活在當下》、《心無罣礙》等。
李焯芬教授於2000年協助創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在東蓮覺苑等機構的贊助下,成功將佛學教育率先引入大學體系。李教授曾任香港大學副校長,於2015年成為香港珠海學院校監及校長,亦於任內協助成立香港珠海學院的佛學研究中心,以佛學碩士及博士課程,提供學習及研究佛學的平台,培養更高質素的佛教人才。李焯芬教授於2003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2005年獲頒銀紫荊星章及於2013年獲頒金紫荊星章,表揚他在學術及對社會的貢獻。
江妙吉祥居士是將佛學正式容納於香港教育制度下的重要人物。
江妙吉祥居士自13歲便開始讀經,曾於戰後為多位來港弘法的內地法師,如虛雲老和尚、倓虛法師、定西法師及洗塵長老等等進行粵語翻譯。
自寶覺中學於1956年開辦高中課程後,東蓮覺苑董事羅文錦爵士及苑長林楞真居士認為應將佛學爭取為中學會考科目,以此前提下必須要有一部佛學教科書、一份教學大綱及教學宗旨。林楞真苑長於是找來當時正在協助張澄基編輯《佛經選要》的江妙吉祥居士,並肩負起編寫佛教教科書的重任。香港政府最終於1960年將佛學列為中學會考科目。
江妙吉祥居士於1993年移居加拿大後,並得何鴻毅居士邀請她擔任加拿大東蓮覺苑董事,直至現在,她繼續以研修班、講座及出版工作等弘揚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