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专题展览

宝筏同乘 —— 香港佛教兴学
下篇

觉光长老

「现今社会,崇尚物质……青年人心灵空虚,容易迷失方向。佛教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教理,正是年青人立身处世之明灯。」

1939年,年轻的觉光长老从内地赴港,就读位于荃湾的弘法精舍佛学院。然而,因着战乱,觉光长老被逼停学,弘法精舍佛学院亦只维持了一年左右。幸好弘法精舍在战后仍然能发挥弘法育才的精神,继倓虚法师在该舍成立首间僧侣学校——华南学佛院;觉光长老及洗尘长老等大德于60年代亦借用弘法精舍,举办香港佛教书院。

1945年香港重光后,觉光长老参与组建香港佛教联会,同时创办香海正觉莲社。自1966年起,觉光长老担任佛联会会长近半个世纪,致力于兴学育才,以慈善事业深入社会各阶层,先后开办学校、青少年中心、佛教医院、安老院、护养院及坟场等。

觉光长老除了在弘法及慈善事业的贡献外,更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便多次向政府申请将佛诞列为法定假期,最终于1999年成功争取,令佛教在香港社会得到公众认可。觉光长老分别在1999年、2004年及2012年的佛诞公众假期期间,组织迎请佛牙、佛指和佛顶骨舍利莅港供奉,福泽万民。 2007年,长老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金紫荆星章,2013年,觉光长老再获颁授大紫荆勋章,表彰他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功劳。

洗尘长老

「文化与教育,所致力的目标与肩负之使命……在求智育德并重,勉励各生敦品励行,舍己利群,以净化人生,净化社会。」

洗尘长老以弘法育才为己任,致力推动僧侣教育及社会教育,座下弟子不计其数。自1950年起,洗尘长老先后创办妙法精舍及妙法寺,透过开设佛学讲座、设置安养院及内明书院等途径,弘扬佛法。洗尘长老热心教育,不但在1964年于内明书院增办英文中学部,1967年创办内明幼稚园。 1968年得政府批准,妙法寺的内明英文中学,可附设大学预科。 1979年于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洗尘佛学研究奖学金」,鼓励大学生探索佛教义理。

他于1966年成为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会长,便于翌年牵头创立香港佛教书院,与东莲觉苑苑长愍生法师商议,由东莲觉苑借出弘法精舍作为书院校舍,向政府申请,并于1969年成立香港首家佛教大专院校,命名为「能仁书院」,以「沟通中西学术,发扬中国文化,培养社会人才」为办学宗旨。书院于1970年迁到深水埗医局街。 1971年,书院以夏令营形式于创办出家生活体验营,俗称「短期出家」,以破除人们对和尚的忌讳和对寺庙的误解。

 

慈祥法师

「建国要道,当提倡佛化教育。若须推行佛化教育,当从佛化家庭开始……实行佛陀慈悲博爱的宗旨,去教育子女,使天真无邪的小孩,自小就接受到佛教慧水的洗礼。」

慈祥法师为乡村教育付出了毕生心血,贡献良多。慈祥法师于1931年在新界大埔创建佛教大光园道场,作为弘法和修行静室。 1945年,香港重光,她看见乡村贫困,无力就学的儿童比比皆是,故决定将大光园的祖堂辟作课室,创办大光义学,招收失学儿童,为他们提供免费教育,代缴交二元学费予政府。

1956年,慈祥法师向政府申办中学,将大光园注册为非牟利合法团体以作支持,此后不断增建校舍及设备,先于1962年成立佛教大光中学,1975年获批为完全津贴中学,再于1971年至1997年于葵青区石篱村开办大光幼稚园,令贫困失学儿童得到学习机会。 1999年小学因收生不足而停办,而佛教大光中学于2011年与佛教慈航中学合并为佛教大光慈航中学。

慈祥法师任义务校长达50多年,将毕生精力时间投入于失学儿童的教育工作。 1978年慈祥法师获英女皇颁赠英帝国员佐勋章,以表彰其对教育之贡献,成为首位获此荣誉的佛教出家人,诚属佛教之一项光荣纪录。

衍空法师

「人生要进步,首要懂得反思。」

衍空法师于 2000 年向陈丽云教授提出在香港大学成立佛学研究中心,后来得到李焯芬教授支持而成事。法师负责草拟最初的议向书,并处理筹募经费、编制佛学课程、聘请教职员等工作。佛学研究中心终在两年后开办全港首个佛学硕士课程,而衍空法师亦曾出任中心的总监达九年,现为中心的高级院士。

除了传统的讲法,衍空法师更以不同的方法弘法,以呼应时代的需求。例如在2007、2008、2013及2016年以《华严经》为题;2016年以《香光念佛》为题,与「进念.二十面体」合作进行多媒体演出,衍空法师和东莲觉苑苑长僧彻法师担任创作顾问,务求以创新手法呈现佛经。

另外又于香港佛教联合会成立七十周年(2015年)之际,衍空法师决定以现代手法重新演绎《三宝歌》,创作了多媒体音乐剧《今乃知》,加入了录像、舞蹈和形体艺术等不同元素,务求更多人接触佛法。

多年来,衍空法师重视佛学在心灵辅导上的研究和应用,并于2018年在香港大学创立佛法辅导硕士课程,开拓佛法辅导的专业研究和培训工作。法师亦担任觉醒心灵成长中心主持、东莲觉苑董事及慈山寺佛法心灵辅导中心宗教总监 。法师带领的佛法辅导研究,曾多次获刊登于国际级的学术期刊。现在全港佛教中学所使用的佛学和禅修教科书,大多数都是法师编写的,例如《正觉的道路》、《觉醒人生》等。

衍空法師

何鸿毅居士

何鸿毅居士
「我矢志在高等教育学府设立佛学研究中心,并且将这些中心逐步连系起来,建构一个佛教学术知识网络。」

何鸿毅居士,承继祖母张莲觉居士推广佛学的遗愿,从家族及投资业务中退下来后,专注佛学研究和慈善事业。从捐款资助佛学教育到善用科技等多方面出发,何鸿毅居士在出任东莲觉苑主席及现任荣誉主席期间,不只带领东莲觉苑走向国际,更是将佛教在现代推广的重要人物之一。

何鸿毅居士自1970年代起,便开始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并令他立志要将佛教推广至全世界 。由1994年在温哥华亲自筹建加拿大东莲觉苑,并于2004年成立加拿大东莲觉苑基金,设立佛学研究计划和教席,更联同香港东莲觉苑,向温哥华卑诗大学、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多伦多大学和泰国国际佛教大学等大专院校提供捐助。何鸿毅家族基金积极推动佛学研究,透过捐助世界多所著名学府和机构,例如在2008年于史丹佛大学成立「何鸿毅家族基金佛学研究中心」,及于2011年捐助哈佛神学院创立弘法管理课程等,致力培育佛学学者和立志以佛理服务社会的专才。何鸿毅居士亦一直支持「佛门网」发展,自2006年成立至今,该网站已成为全球最大佛教网站之一。

同时,他从佛教艺术的方向出发,务求以另一角度推广佛教,包括于2009年在伦敦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开设英国首个佛教雕塑艺术常设馆,以及于2016年在盖蒂中心举行的「敦煌石窟寺: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以及2017年在萨克勒美术馆举行的「遇上佛陀:亚洲地区的艺术与实践」展览等,带领公众观赏佛教艺术。

李焯芬教授

「希望透过提供优质的佛学课程,令我们的学生学习佛陀智慧。用现代人的语言和方式,契入社会,接引青年,使世人在激烈的生活竞争中,得到快乐自在。」

李焯芬教授,毕业于于香港大学;1970年获港大硕士学位;1972年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学位,主修岩土工程。他于1998年从何鸿毅居士接棒,担任东莲觉苑主席至今。李焯芬教授是一名虔诚佛教徒,致力弘法利生及兴学育才,不但促成东莲觉苑在2017年成为法定古迹,更将佛学引入至高等学府,令更多年轻人接触佛学。除了学术成就外,李教授的著作什丰,当中包括《活在当下》、《心无罣礙》等。

李焯芬教授于2000年协助创办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在东莲觉苑等机构的赞助下,成功将佛学教育率先引入大学体系。李教授曾任香港大学副校长,于2015年成为香港珠海学院校监及校长,亦于任内协助成立香港珠海学院的佛学研究中心,以佛学硕士及博士课程,提供学习及研究佛学的平台,培养更高质素的佛教人才。李焯芬教授于2003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2005年获颁银紫荆星章及于2013年获颁金紫荆星章,表扬他在学术及对社会的贡献。

李焯芬教授

江妙吉祥居士

江妙吉祥居士

「学佛最重要是博学,充实知识后要把德行变得圆满,知行并重才是最重要的。」

江妙吉祥居士是将佛学正式容纳于香港教育制度下的重要人物。

江妙吉祥居士自13岁便开始读经,曾于战后为多位来港弘法的内地法师,如虚云老和尚、倓虚法师、定西法师及洗尘长老等等进行粤语翻译。

自宝觉中学于1956年开办高中课程后,东莲觉苑董事罗文锦爵士及苑长林楞真居士认为应将佛学争取为中学会考科目,以此前提下必须要有一部佛学教科书、一份教学大纲及教学宗旨。林楞真苑长于是找来当时正在协助张澄基编辑《佛经选要》的江妙吉祥居士,并肩负起编写佛教教科书的重任。香港政府最终于1960年将佛学列为中学会考科目。

江妙吉祥居士于1993年移居加拿大后,并得何鸿毅居士邀请她担任加拿大东莲觉苑董事,直至现在,她继续以研修班、讲座及出版工作等弘扬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