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专题展览

宝筏同乘——香港佛教兴学
上篇

导言

二十世纪初期,香港佛教界一直深居山林,以自给自足的农禅生活聚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香港佛教渐渐走入城市,开始在市区弘法,包括创办佛教学校、佛教团体及举办不同的慈善活动等,达至普度众生、宏扬佛法的使命,让佛教与香港的都市生活接轨。

而张莲觉苑长就是带领佛教走入城市的先躯。她不但创办了香港首间女子佛教学校——宝觉义学,更设立了第一所位于港岛区的佛寺——东莲觉苑。

外形俨如一艘巨船的东莲觉苑,蕴含大乘佛教度众生到彼岸的法义。在轻视佛教发展的殖民地时期,张莲觉居士带领着一众精英及有心人,排除万难,在香港致力推动教育,达至兴学弘法。以下介绍的七位人物,包括张莲觉苑长、林楞真苑长、何东爵士、何世礼将军、罗文锦爵士、何艾龄博士及澄真法师,分别由战前至战后尽心尽力推动香港佛学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香港佛教能够从传统的「山林佛教」形式,成功突破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城市佛教」新方向,由二十年代首间佛教义学——青山义学的建立,穿梭年华至今,除了上述介绍的先导人物,背后还有强大的后盾支持着,例如江妙吉祥居士、黄允畋先生、觉光法师等。佛教教育随着政策的转变、人口的增减、经济的发展,积极配合社会需要,实践兴学弘法的理念。

何张莲觉苑长

何张莲觉苑长(1875—1938)
1930年代初,张莲觉苑长于澳门创办义学

「时局至今日……世界再次大战争……欲图挽救,舍佛法无他途矣。然而宗教式微,未能普及,苛欲求佛法之振兴,非广教育,造就人材,相与宏扬不为功,因发愿办学。」

何张莲觉苑长,又名张静蓉,为香港富商何东爵士的夫人,是推动香港女子教育的先躯,除成立香港首间女子佛教院,其后更创办东莲觉苑,以弘扬佛法及提升女子教育为己任。

张莲觉苑长认为女子「需要教育,实不后于男子」,然而当时香港的女性识字率却只有12.2%,相比男性的73.4%相距极大,她先后于1930年代,于「多平民聚处」的香港铜锣湾波斯富街及澳门龙嵩街设立宝觉义学,让贫苦失学的女子得到教育的机会。

自1930年代向教育署正式注册,到成立后为宝觉学校建立良好运作机制,张莲觉苑长务求符合政府办学的要求,由编写办学章程、教学内容到学生守则,一直亲力亲为。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由1930年代初收生约20人,到1938年近二百名学生,张莲觉苑长多次向政府争取地皮兴建校舍,希望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1934年宝觉义学校迁到由张莲觉苑长在铜锣湾山光道成立的东莲觉苑内,连同宝觉佛学研究社(1932年成立)的迁入,1935年东莲觉苑正式开幕,融合「女子教育」及「弘扬佛法」,实践博施济众的目标。

张莲觉苑长于1937年订立遗嘱,当中明确写出,将个人拥有的财产悉数捐作东莲觉苑永远营运基金,同时委任林楞真为下任苑长及校长,并组织董事会,以助苑务及校务的长远发展。可见她高瞻远瞩,早有打算,直至临终一刻,仍然为东莲觉苑及宝觉学校的未来打算。

 

林楞真苑长

「他们自幼得着这样良好的教育,将来入身社会,自然成为良好的国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初步的教育,是最重要不过的……」

林楞真一直协助张莲觉苑长弘法与兴学育才的事业,不但于1932年全力协助位于青山的宝觉佛学研究社,其后在宝觉学校及东莲觉苑成立后,张莲觉为首任校长及苑长,需要林楞真帮助她处理大量实务性的工作,更于1937年在遗嘱上委任林楞真成为东莲觉苑苑长及宝觉学校校长。

自1938年接任苑务,直至1963年因病退居,25年间,林苑长除了致力推动东莲觉苑及宝觉学校的发展之余,亦一直为香港佛教的发展出谋献计。二战结束后,在林楞真及董事们的领导下,宝觉学校迅速发展,扩建中学,开设分校。同时,林苑长又致力协助其他佛教团体的发展,包括战后向港英政府领取东本愿寺为香港佛教联合会会址,及于1945年协助香港佛教联合会成立中华佛教义学及兴建佛教学校,如青山义学、志莲义学、慈航义学、黄凤翎中学等。

林楞真苑长(1899—1966)

何东爵士

何东爵士(1862-1956)
「懂得施,方能受」

何东爵士送给平妻张莲觉苑长的一份厚礼——十万港元,造就了1935年东莲觉苑的出现,同时,亦成就了张莲觉苑长推动香港女子教育及弘扬佛法的决心。

何东爵士不只爱妻,也爱公益,推动香港的教育发展更是不遗余力,由捐款兴建英童学校、香港大学、香港仔儿童工艺院,又以皇仁书院旧生身份成立何东奖学金等义举,都深受人敬佩。

在提升女子在香港受教育的事业上,何东一直开创先河,早在1930年,何东爵士先协助张莲觉苑长创立香港「宝觉女子义学」及澳门「宝觉第二学校」;到战后,又成立何东女子职业学校(1953),为香港首家女子职业学校。

在多次义行中,以对香港大学的捐款最为突出,自1911年的香港大学创校基金,到支持其后的扩建,到1950年更捐出100万港元给香港大学,兴建何东夫人纪念堂女生宿舍,1951年开幕典礼更邀得港督葛量洪及其夫人出席,轰动一时。

何东爵士一生大力捐献,贡献社会,更影响到身边妻儿子女亦对慈善及教育尽心尽力,其对香港的付出,令他成为在香港殖民地历史上唯一一位两度获英国皇室封为爵士的人。

何世礼将军

「在家庭中,要克己复礼,做良好子弟,在社会上,要安份守己,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抱有守法及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精神,才不会辜负创校人士对同学的培育及期望。 」

何世礼是何东爵士及张莲觉苑长的儿子,同样是张莲觉苑长在遗嘱上任命为东莲觉苑永远会董的亲属。在他1962年从军人生活返回到香港定居后,除了参与家族企业的管理,例如担任工商日报的董事长,何世礼更承袭母亲的遗志,积极参与东莲觉苑、宝觉女子职业学校、宝觉小学、何东学校等事务,在多次致词中勉励学生要贡献社会,秉持良好品德,另外还捐款支持宝觉学校的发展,如支持「文锦纪念楼」的校舍装修及添置教育设备等。

另外,他除支持本地教育外,亦于1995年,首次以个人名义捐款给由张学良创办的东北大学,兴建教学楼,支持当地教育,名叫「何世礼教学大楼」。

随着何世礼于1962年回港,他同时要求远在美国的儿子何鸿毅回港协助他管理家族及投资业务,包括打理工商日报及成为东莲觉苑的董事,加深了何鸿毅对佛教的兴趣,更于退休后专注佛学研究和慈善事业,成为推广东莲觉苑以至海外佛教教育的重要人物。

何世礼将军(1906—1998)

罗文锦爵士

罗文锦爵士(1893-1959)
1951年,扩充后的宝觉学校
「罗文锦爵士乃热心公益……为人富有不屈不挠精神……」

罗文锦爵士,为张莲觉苑长长婿,在张莲觉苑长去世后,成为东莲觉苑永远会董,同时又属华人立法局议员。为了实现张莲觉苑长扩建宝觉学校的遗愿,于1939年成功向港府购入东莲觉苑北面毗邻的地皮,作为宝觉学校的运动场及扩建校舍,其后因战争爆发及战后政府欲收回地皮拍卖等原因,最终在罗文锦爵士多次与政府的角力下, 正式于1951年落成启用,供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使用。

自宝觉小学于1951年扩充为宝觉女子初级职业中学,更于1956年开办高中课程,罗文锦爵士认为必须像基督教或天主教办学团体将佛学争取为中学会考科目,最终在与林楞真苑长及江妙吉祥居士的努力下,终于成功争取到佛学成为会考科目之一,对战后推广佛教有着重大贡献。

其后罗文锦爵士因协助邓葵玉小姐收回物业,得邓小姐将物业赠予东莲觉苑,因而创办「宝觉小学」(现名为元朗宝觉小学),于1958年启用,成为元朗区首间佛教小学。

除了协助宝觉学校发展外,罗文锦爵士于1959年向董事会提议利用东莲觉苑前的花园,与教育署合资兴建中学课室大楼。此议案在罗文锦身后仍然继续,课室大楼终于在1961年落成,并命名为「文锦纪念楼」,以纪念罗文锦爵士对东莲觉苑及宝觉学校的贡献。

郑何艾龄博士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对社会负很大的责任,办学的人要真心的为教育而教育。」

何艾龄博士为何东爵士及张莲觉苑长的女儿,不但聪敏有学识,而且对教育满腔热诚,对香港教育界影响深远,同时亦推动了香港佛学的发展。何艾龄博士于1925年成为香港大学首位土生土长的女毕业生,先后到英国及美国修读师训课程及取得教育硕士文凭。


战后她回到香港,身兼要职,不但是东莲觉苑董事会成员,曾在宝觉学校佛学班教授英文,并在1948年受港府所邀成为教育司署「学校督学」及高级教育主任。因利成便,其后在争取佛教成为中学会考选修科之一时,何艾龄与身任两局议员的罗文锦都发挥了自身的专才及影响力,最终成功令佛学在殖民地时期列入为会考选修科,使佛学在香港迈前一大步。


何艾龄博士一生投身教育,尤重视香港妇女教育发展,除了支持父亲何东捐款兴建香港大学何东夫人女生宿舍及香港第一间女子职业中学,同时自1952年起在教育司署负责妇女教育工作;另外,亦关注香港心理精神健康的问题,曾参与成立香港精神病者协会,改善香港的精神病教育与服务。她甚至在退休后创办孔教大成中学,并于1963年至1967年间担任创校校长,教育精神长存。

何艾龄博士(1904-2007)。摄于1926年初,当时她刚毕业于香港大学数周。

澄真法师

澄真法师(1917—2015)
澄真法师(后排左三)与第一届宝觉佛学研究社毕业生合照

「教育儿童,奖励比惩罚有效得多。用严厉的态度去对待,只能使他们增加畏惧,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我也不愿意让天真无邪的儿童,养成虚伪的不良态度。」

澄真法师对早年香港佛教界的发展,贡献良多。她从宝觉佛学社毕业后,便致力帮助香港佛教的发展,不但促使了香港佛教联合会的成立,更担起帮助重建战后香港佛教弘法的重任,团结香港佛教僧俗,并全身投入教育界,实践以教育弘法的理念。

澄真法师是宝觉佛学社的首届毕业生,师从佛教大德霭亭法师。战后,她协助林楞真苑长参与佛教联合会的工作。其后获中华佛教学校聘用,自此投身教育行业。 1948年在教育司署注册为正式教师,曾于中华佛教学校、宝觉学校、佛教黄凤翎中学和佛教黄焯庵小学等任教近四十年,执教佛学、中文等课,所教的学生无数,桃李满天下。